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斗南鎮空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斗南鎮原稱「他里霧」,他里霧是由平埔族中洪雅族的古社名音譯而來,斗南早自明朝鄭成功時期便有漢人來開墾,是雲林地區最早開發的地方;斗南位於臺灣雲林縣東南方,斗六台地和雲嘉沖積平原交接處,為平原地形,屬亞熱帶氣候區,年均溫高於22°C,降雨集中在59月,因地勢平坦且四季如春,適宜農產,以農業型經濟為主。斗南的農業非常發達,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、絲瓜、馬鈴薯、竹筍及鳳梨,各項農作物主要種植期間詳如下表:

斗南鎮主要農作物種植期間

 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丁雅珠小姐、劉子揚先生製圖

水稻圖
  •  
  • 農產品名:水稻
    主要產區:斗南鎮皆有種植(市區除外)
    種植面積:第1期作約1760公頃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2期作約1740公頃
    主要月份:第1期作1~6月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第2期作7~11月
  •  

水稻又稱為亞洲型栽培稻,一年可種植2期,第一期稻作在26月左右,第二期稻作則是711月,屬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,單子葉,喜潮濕,成熟時約有11.8高;斗南稻田幾乎全為灌溉稻,大部分區域均有充足的水源供應以及高日射量,病蟲害較少且資本投入高,也因此單位產量較高;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,具有高產量、產量穩定、抗逆性強、營養價值高的特點,所以也是最重要的商品糧。依米質特性一般區分為梗稻(梗米,俗稱蓬萊米,屬水稻)、秈稻(秈米,俗稱在來米,屬陸稻)及糯稻(糯米),斗南主要種植梗稻,糯稻次之,各類稻米特色如下:

水稻顏色表格

        水稻產區圖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劉子揚先生製圖、丁雅珠小姐攝影。

絲瓜初期開花結果照片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   農產品名:絲瓜
        主要產區:將軍里、阿丹里
        種植面積:30公頃
        主要月份:3~6月、9~11月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絲瓜結果照片

絲瓜是原產於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,又稱吊瓜,粵語稱為水瓜,在臺灣又稱菜瓜。絲瓜性喜溫暖,生長時適宜短日照大溫差處理,一年可種植2期,斗南鎮產季在36月及911月,主要產地除了雲林縣斗南鎮之外,還有屏東縣、南投縣、高雄市以及台南市。絲瓜果實中的纖維尚未發達成熟時可做為蔬菜食用,而果實成熟後形成的絲瓜絡可以用來刷碗、洗澡;根據《陸川本草》記載,絲瓜能生津解渴,解暑除煩,治熱病口渴,身熱煩躁。絲瓜含豐富維生素、醣類及蛋白質,是非常營養的蔬菜。因絲瓜性涼,烹調時可加薑絲中和寒性,可做成多種料理,像是絲瓜炒蛤蠣、絲瓜麵線、絲瓜湯及絲瓜粥等常見的家常菜。絲瓜大致分為圓筒絲瓜與稜角絲瓜兩類,斗南主要種植的品種為圓筒絲瓜,各類絲瓜特色如下表所示:

絲瓜顏色表格

         絲瓜產區圖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劉子揚先生製圖、丁雅珠小姐攝影。

馬鈴薯圖二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   農產品名:馬鈴薯
        主要產區:田頭里、大東里、西伯里、新崙里、阿丹里
        種植面積:400公頃
        主要月份:1~2月、11~12月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馬鈴薯圖

馬鈴薯屬茄科茄屬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育期間短,約90110天,一年一產,產季集中於13月,性喜冷涼,地下塊莖成圓、卵、橢圓等形,塊莖可供食用,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,僅次於稻米玉米和小麥。十七世紀由荷蘭人傳入臺灣,但專業栽培始於民國三年;主要產區除雲林縣外,還有台中縣嘉義縣,其中以雲林縣斗南鎮栽培面積最大。在中國東北稱土豆,中國西北雲南等地稱洋芋,在臺灣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稱馬鈴薯。馬鈴薯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環境,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,有「地下蘋果」之稱,發芽的馬鈴薯帶有茄鹼,對生物具有神經毒性,食入多量茄鹼可能會產生急性中毒,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。馬鈴薯可區分為粉質馬鈴薯與蠟質馬鈴薯,蠟質馬鈴薯澱粉含量低且質地紮實,長時間燉煮不易散開;粉質馬鈴薯澱粉含量高且質地鬆軟,久煮會融化,常用來增加湯品濃稠度。臺灣常見的馬鈴薯品種有台農一號、大葉克尼伯,在斗南地區均有種植,各品種馬鈴薯特色如下表所示:

馬鈴薯顏色表格

馬鈴薯產區圖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劉子揚先生製圖、丁雅珠小姐攝影。

竹筍圖
  •  
  • 農產品名:竹筍
    斗南主要產區:阿丹里、新南里、石龜里、石溪里
    種植面積:290公頃
    主要月份:4~7月
  •  

指幼竹莖桿的幼嫩生長部分,還沒有完全從地底下長出來時,以及剛剛出土仍未木質化的部分可作為蔬菜食用。竹筍生長破土成為竹子的速度很快,因此實際可採集的時間很短,屬於比較珍貴的食材。竹筍的熱量低、纖維高水分多,而且含有豐富營養素,挑選時以外觀肥短較佳,避開尖端帶有青色的竹筍,通常會偏苦,底部顏色偏白比較新鮮,底部寬大代表筍肉較肥厚,底部摸起來柔滑則表示筍肉較細緻尚未老化。台灣常見竹筍分為麻竹筍、綠竹筍、烏殼綠竹筍等其中以麻竹筍體型最大,產季為4-10月,肉質粗纖維多,適合切片煮湯快炒醃製或曬成筍乾及其他料理,主要產地除了雲林之外,還有台中、南投、嘉義等地。綠竹筍產季主要集中在510月,肉質細嫩鮮甜,不須過多的調味,適合清蒸涼拌、煮粥或煮湯,產地集中在北部區域。烏殼綠竹筍產季是29月,以雲林嘉義種植為多,涼拌煮湯都很適合。分別介紹如下表所示

竹筍顏色表格

竹筍產區圖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劉子揚先生製圖、丁雅珠小姐攝影。

鳳梨
  •  
  • 農產品名:鳳梨
    主要產區:將軍里、阿丹里、新南里、石龜里
    種植面積:26公頃
    主要月份:3月中旬~5月盛產
  •  

鳳梨別名波羅、黃梨、王梨,為多年生草木果樹,種植後三年內可收兩次,為台灣中南部重要經濟水果之一。鳳梨怕冷,溫度低於攝氏14度就停止生長,低於攝氏10度就凍傷。用途廣泛,鳳梨葉可抽取纖維製作衣物,果實可鮮食、觀賞,又因台語諧音「旺來」具吉祥意味,是逢年過節祭拜時必備的水果之一。鳳梨含豐富維生素及膳食纖維,而鳳梨中的酵素能解油膩、助消化、降血壓等,適合飯後食用。臺灣在雲林台東花蓮台中彰化都有生產鳳梨,大規模栽培則集中於台南嘉義南投高雄和屏東等地。鳳梨分鮮食用類和加工罐頭等兩大類,臺灣鳳梨主要栽培品種有台農4、台農6號、台農8號、台農11號、台農13號、台農16號到台農21號等,台農12378號為製罐品種,台農6號則為鮮食用與製罐用的兼用品種,斗南地區主要種植的品種為台農17號(金鑽鳳梨),鳳梨各常見品種分別介紹如下表

鳳梨顏色表格

        鳳梨產區圖

 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、劉子揚先生製圖、丁雅珠小姐攝影。

0001 (1)

      平地造林政策始於民國91年起推動,相關政策有「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」、「綠海計畫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」及「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」等;而推動平地造林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平地的綠色資源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、生態復育、扶植林業例如森林遊樂、景觀遊憩及未來林業生產與提高木材自給,和推動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等,讓台灣成為永續發展的綠色矽島,以其恢弘台灣「福爾摩沙」之美名,期待為後世子孫打造一個舒適、和諧與安全的綠色環境,達成永續的生態環境和拓展綠資源產業,在自然綠境中永續發展。

在雲林縣斗南鎮地區實施平地造林的面積約7.39公頃,常見樹種有羅漢松、印度紫檀、台灣櫸、桃花心木、烏心石、台灣欒樹、樟樹、落雨松、無患子、肖楠、茄苳和肉桂類…等,其中以羅漢松、印度紫檀、台灣櫸和桃花心木等樹種種植最多,個別介紹如下:

 

樹種名:羅漢松

簡介:為裸子植物,屬常綠喬木,樹高可達18公尺,葉為線狀披針形,樹皮粗糙,灰褐色,成樹後具縱裂。

產地與分布:中國大陸、日本、琉球、台灣原生於蘭嶼南仁山。

習性: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,稍耐寒,低於零度異凍傷,樹枝柔韌、抗風性強。

木材特性材質細密,年輪明顯,富含油脂,非常光滑,木材質地堅硬,耐濕耐朽防蟲蛀,可供建築、藥用和雕刻。

可加工製成:家具、器具、文具及農具、日本常用來製作浴桶(風呂桶)。

樹種名:印度紫檀

簡介:為常綠或落葉喬木,根系發達,具板根,樹幹直立,可長至25公尺高,光華樹皮呈黑褐色,樹冠圓傘狀。

產地與分布:中國廣東、緬甸、印度、爪哇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波里尼西亞,台灣於低海拔各地栽培。

習性:喜強光、高溫、多濕氣候,速生耐旱、易移植。

木材特性心材紅棕色,木料色澤紫黑,密度大,硬度高,手感細膩。

可加工製成:雕刻藝術品及製造椅子等家具,品質好者更可用於製造樂器。

 
0001 (2)

 

樹種名:台灣櫸

簡介:俗名櫸木、雞油,落葉大喬木,高可達30公尺,樹皮為帶有光澤的灰褐色,有橫列的皮孔。為闊葉樹一級木,與烏心石、牛樟、樟樹和台灣擦樹合稱「臺灣闊葉五木」。

產地與分布:分布於中國大陸之華中以南地區及韓國、日本,而台灣主要產於海拔300~1400公尺左右之闊葉林中。

習性:性喜陽光,喜愛肥沃適潤而排水良好的地方,忌長期乾旱,萌芽力與抗風性強,抗病蟲害。

木材特性年輪粗大且明顯,質地堅硬耐磨損,耐久性佳,耐腐性及抗蛀性良好,肌理細膩有光澤感。

可加工製成:雕刻佛像、裝飾材、高級家具、地板或餐具及高爾夫球擊球桿頭的材料。

 

樹種名:桃花心木林業人員拿著植栽

簡介:楝科常綠喬木,樹皮淡褐色,有粗裂紋或剝皮現象,葉為斜批針形或長橢圓狀批針形,種子具有木質化長翅,像螺旋槳在空中旋轉飛舞。

產地與分布:中南美洲、西印度群島,台灣於全省各地普遍栽種。

 

習性:喜高溫、耐旱,日照須充足。

木材特性材質堅硬不易彎曲變形,耐磨損,帶有紅色且紋理美麗。

可加工製成:任何木製品、鋼琴、小提琴、大船、家具、器具、建材及雕刻材料。

 

 

 

 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。

 

 

 

2020農林漁牧普查-人物_漁業_女-03

       漁業、水產業是指採捕或養殖水生動物、植物的生產事業和行業。所謂商業漁業包括淡水和海洋的野生漁業和養殖漁業,根據201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之2016年各國漁獲資料統計顯示,臺灣漁業產量位居全世界第27位,是重要公海捕魚國之一。由於近年來科技進步,遠洋漁業蓬勃發展,人類捕魚工具械愈趨精良,漁船大型化,沒有管理的捕撈造成大小通吃,汙染及生態的破壞影響魚蝦生長,造成海中食物鏈被切斷,魚群數量一天天的萎縮減少,過度捕撈使得漁業資源枯竭成為一大問題,在1970年代後養殖漁業逐漸成為西方國家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新興產業。

       養殖漁業分為淺海養殖、海面箱網養殖、淡水魚塭養殖、鹹水魚塭養殖、觀賞魚及其他內陸養殖等六類;從養殖漁業的產值來看,臺灣前五大水產養殖縣市除了雲林縣之外,還有臺南市、嘉義縣、屏東縣與高雄市,雲林縣之漁業主要是以內陸養殖為主,而雲林縣海線(麥寮、台西、四湖、口湖)為養殖漁業區,主要盛產文蛤、牡蠣、鰻魚等;在雲林縣斗南鎮地區的養殖漁業有土虱養殖場以及臺灣鯛(吳郭魚)養殖場。

       根據自由百科全書介紹,土虱是輻鰭魚綱鯰形目塘虱目魚科的其中一種,原產於亞洲湄公河、湄南河流域及馬來半島、印尼蘇門答臘、婆羅洲、爪哇島,並引入美國、日本、歐洲等地,但已造成部分地區的生態問題,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。土虱魚體修長,體色為灰色或淺灰色,體側帶有斑點,腹鰭小,胸鰭上帶有毒棘,尤其是雄魚魚體上的毒棘很堅硬,體長可達47公分,棲息於沼澤、池塘、溝渠…等,屬雜食性。

       臺灣常見的土虱料理為藥燉土虱,為典型的閩南藥膳,做法為把土虱分魚頭、魚腹、魚尾切成三部分,配以當歸、枸杞等數種中藥置於鍋內,加水與米酒烹煮而成,因養殖產地關係,盛行於臺灣南部,是臺灣夜市常見小吃,歷來被視為補身養生食品,富含維生素A,具有助陽養血、補腎補虛、調和中焦阻塞之功效,但土虱的皮下脂肪不易消化,因此極易因其腹瀉,故不宜連續多餐食用,而在泰國土虱常見的料理方法則有燒烤跟油炸。

       臺灣鯛屬於慈鯛科熱帶魚類,是優質化的改良吳郭魚品種,只有高品質且經生產加工認證的改良品種吳郭魚,才是正港臺灣鯛,俗名南陽鯽仔、黑鯽仔、尼羅吳郭魚、福壽魚,體呈橢圓形,側扁,背部輪廓隆起,肉質鮮美細嫩,骨刺少,經濟價值高,可存活於淡水及海水中,對環境適應性強,繁殖能力強,生長快速,抗病性高。常見的臺灣鯛料理有烤鯛魚下巴、香煎臺灣鯛、椒鹽鯛魚排、清蒸鯛魚片…等等,料理方式多元且食材極易取得,是美味又常見的家常料理。

 

 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。

 

2020農林漁牧普查-人物_漁業_男-01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畜牧人員清掃豬舍

             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,畜牧業是指用放牧、圈養或兩者結合的方式,繁殖、飼養陸地動物和鳥類的行業,一般分為飼養業和馴養業,不包括水產養殖,是人類生產中最古老的生產方式之一,人類進行畜牧的目的主要是從被畜牧的動物身上獲取食物、皮毛等原材料,也有為了保護某些瀕臨絕種的動物種群而對其進行畜牧的例子。而飼養業之家禽、家畜簡單分法為:兩腳稱之為家禽,包括雞、鴨、鵝等,四腳稱之為家畜,包括豬、牛、羊、馬等;臺灣主要飼養家畜類以牛、羊、豬為主,家禽類則以雞、鴨、鵝為大宗,而在中國西藏會飼養敖牛,中國內蒙古和中東國家會飼養駱駝,南美洲地區會飼養駱馬、羊駝和天竺鼠,中國東北和歐洲北部會飼養馴鹿,北美洲會飼養火雞。

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世界主要畜牧活動類型分為:游牧、山牧季移、放牧及欄牧等,臺灣畜牧業早期以放牧型態為主,由小規模、家庭副業方式逐漸轉型成專業集約式經營模式,畜牧業生產總值占農產品生產總值約3成,是農業生產中相當重要的一環。而雲林縣從事農牧產業家數與總產值皆為全國之冠,雲林縣畜牧業主要飼養家禽家畜類有:牛、雞、鴨、鵝等四種,針對這四種類分別介紹如下:

   一、

              牛族多是體型龐大的草食性動物,分為水牛與一般牛(黃牛、專用乳牛、肉牛)兩大類,屬不同屬,故不能互相交配繁殖,目前臺灣牛隻品種,乳牛以荷蘭牛為主,肉牛品種則以黃牛及黃雜牛為主;臺灣黃牛體型小,成熟母牛350 400公斤 ,公牛體重600 800公斤 ,仔牛出生體重18 23公斤 ,體健性馴,毛色為深淺不同的黃、黑、褐、紅、白色間不同的混合色,角為暗黑色,頸部皮下垂,原本為農役耕作使用,在曳引機出現後轉供肉用;荷蘭牛原產於荷蘭,為溫帶乳牛,喜歡涼爽天氣,花色為黑白相間,少數為紅花色,是世界古老乳牛品種之一,性情溫馴,體態優美且體型大,乳房大而豐滿,日治時期日本人將荷蘭牛由日本引進臺灣,是臺灣目前主要生產用乳牛品種。

2020農林漁牧普查-人物_畜牧_男-0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109年第4季統計,肉牛主要飼養縣市除雲林縣外,還有屏東縣、金門縣、彰化縣及台南市,而乳牛主要飼養縣市除雲林縣外,還有屏東縣、金門縣、台南市和彰化縣,雲林縣肉牛飼養數量為4802頭,占比13.09%,乳牛飼養數量為15655頭,占比13.22%;而牛肉變化眾多,一些常見的料理有牛肉麵、馬鈴薯燉牛肉、墨西哥牛肉薄餅、清炒骰子牛、燒肉丼等等;而牛奶可加工製成各樣奶製品(乳製品、乳類食品、奶食品),常見的有起司或奶油,優格、奶粉、煉乳、冰淇淋等。

   二、

 

畜牧業人員撿雞蛋

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雞是可以自然養育的動物,主要以昆蟲、蠕蟲及各種五穀雜糧等為食,人工飼養的雞,大多是餵食雞飼料為主,雞最初被馴化成家禽目的是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質食品,是家禽及家畜中數量最多,分布也最廣的,在體型上,雄雞比母雞稍大,而母雞在整體上較雄雞稍胖,奔跑能力很強,但翅膀較一般鳥類短小,故飛行能力較弱。主要飼養雞隻縣市除雲林縣外,還有彰化縣、台南市、嘉義縣、屏東縣,其中以彰化縣飼養數量最多,常見的料理有栗子炆雞、鹽酥雞、香菇雞湯、麻油雞與雞肉飯…等。

   三、

俗稱鴨子,是人類飼養的主要家禽之一,均為游禽,體型比天鵝和鵝小,眼睛有360度視域,不用轉頭就可以看到身後,常見鴨子品種有土番鴨、黑色番鴨、褐色番鴨與白色菜鴨等;土番鴨佔肉鴨消費市場70%左右;黑色番鴨肉質鮮美,有特殊香味,而公番鴨是冬季進補薑母鴨之最佳原料;褐色菜鴨體型小,產蛋多且蛋殼堅固,是食蛋來源之一,也是加工蛋(皮蛋、鹹蛋)的主要來源;鴨肉著名的料理方式包括烤鴨、薑母鴨、櫻桃鴨、鴨賞…等,主要飼養鴨的縣市除雲林縣外,還有彰化縣、屏東縣、台南市及嘉義縣,其中以屏東縣飼養數量最多。

   四、

鵝是由野雁馴化而來的家禽,性情溫順且機警,肉厚質嫩,汁多味美,受大眾喜愛,鵝對愛情堅貞,結為夫婦便終身相伴,白頭偕老;臺灣常見的品種有中國鵝、白羅曼鵝、土魯斯鵝、愛姆登鵝等,而白羅曼鵝是臺灣地區飼養最多的鵝種,鵝的主要飼養縣市除雲林縣外,還有嘉義縣、台南市、高雄市、屏東縣,其中以雲林縣飼養數量最多,鵝肉料理有白斬鵝肉、鵝肉冬粉、酸菜鵝肉湯、鵝肉飯等。

 

本文感謝洪蕾音小姐撰文。